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!
2011 YANG"那些年,我們一起聽的演講"徵文比賽 首獎 -- 輔仁大學 護理系 洪鈺雯

在大專生涯發展協會影響我最深的老師及一堂課

    原以為,自己可以將情緒控制得很好,不想和人起衝突,選擇帶著微笑哭泣。夜裡,時常夢見白天那群人,卻不由自主地對他們大聲吼叫。是鬱悶太久?還是因曾經的處理不當造成心理反射?十月中的某天,上了楊惠玲老師的一堂課――「人際關係中的情緒管理」後,漂泊於黑幽幽海中的同時,突然瞥見夜空那顆微亮的北極星。

   

升上大二,仍習慣於課後不見人影,獨自用餐,獨自回宿舍休息。不喜歡三五成群,卻討厭落寞之感,尤其面對空蕩蕩和矛盾的內心時。老師曾說:「溝通,百分之八十用來維持關係,百分之二十用來解決問題。」捫心自問,大部分與他人的交談,通常行動於分組討論報告中,這時,才驚覺因未曾以溝通維持關係,造成較難融入群組:不敢確切表達己見,不知如何有效闡明。聽了老師的言講後,漸漸嘗試主動與同學們互動,然而,「維持關係,不等於無目標對話」,至於「同理心」更在溝通上扮演重要角色。系上老師常提醒我們:「護士要以病人為中心,以同理心對待他們,才能讓對方享受真正的心靈慰藉。」不過,究竟怎樣才算是具同理心?老師解釋:「是設身處地,假如我是你。」也許就像電影《心靈點滴》主角派奇的完美表現―─踏入病患的心靈世界,確實感受其需要,除了利用有效溝通讓他們說出憂慮、釋放壓抑的心,也醫治那些破碎的靈魂。

   

面具之下,不知不覺隱藏淚水和憤怒。表面上保持完美,事實上反而害怕面具的碎裂。老師提到:「咒罵可以減輕病痛,但要到情緒的祕密花園。」於是某天趁室友出門,我卸下假裝,著實地對著空氣發洩。下午來到淡水河畔,觀望那一波波前進的浪和灑滿橘黃色、秋天氣息的天空,內心頓時感到平靜許多,不用多說什麼,大自然的力量便悄悄帶領徘徊於黑暗的心靈,邁向遠處閃爍的燈火,重新面對一個不同的氛圍。「所有你遇見的人,是你的當下,你可以不喜歡他,但必須找到和他相處最好的方式、你喜歡的方法。」的確,我們無法選擇會遇到什麼樣的人,不過可以決定如何與他交流。曾經,認為某位同學有些礙眼,雖然對方並未做錯什麼,卻總覺得他的一舉一動顯得格格不入。也許是因心胸狹隘,無法喜歡每個人,有次早自習他大聲說話,我按捺不住衝動,選擇在全班面前對他大吼、要他閉嘴,導致到畢業彼此仍相處得不愉快。如果早些體會老師的建議,也許會找到不一樣的相處模式,進而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。

    這堂演講確實影響我很深,因為它讓我學會時時提醒自己管理情緒,做一個有效的克制,同時也適當的釋放。沒有人是無盡的吸水海綿,總是有水蒸發的時候。朋友中的爭執、同學間的誤會,似乎都涉及了人際溝通與情緒管理,看來我得多多學習才是!

瀏覽數  
  • 轉寄親友
  • 友善列印
  • 新增到收藏夾
  • 分享
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
評論列表

目前還沒有該資訊的任何評論

發表評論
最多 500 字.
協會行事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