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!
2011 YANG "那些年,我們一起聽的演講" 中南區徵文比賽 - 佳作#2

在大專生涯發展協會影響我最深的老師及一堂課

逢甲大學統計系  涂瑞庭

98年11月8日,是我第一次聽YANG課的日子,那時正值期末考

週,理論上我應該在宿舍苦讀才對,怎麼會跑去聽課呢?當時我念書念到一個極限,沒有動力念,卻又不得不念,在內心煎熬下,看到課表上寫著本月的月主題:「文化藝術」,心想,還沒聽過課,來去轉換一下心境,文化藝術感覺是很放鬆的課,應該很有效果。

下午的課程是李莎莉老師的藝術的養成─「博物館」巡禮,很好奇這會是怎麼樣的一堂講座,實際去一趟博物館應該會比聽講座來得生動吧?實則不然。老師那外放到不能再外放的聲音和爽朗的真性情震驚了全場,也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裡。一般的講座,總是看到講師死守著講台並緊盯著充斥著文字的PPT,彷彿這兩樣東西一抽離就會變成啞吧。李莎莉老師不是,對她而言,PPT是拿來輔助的,老師講到哪,就有相對應的圖片、文獻,驗證老師所講的每一句話,也讓抽象的文字實體化,彷彿不是坐在紅廳聽演講,而是走入了一棟蒐藏奇珍異寶的博物館。老師更結合了文化創意產業增添內容的豐富度,讓對於文創產業沒什麼概念的我,不但有了初步的認識,更有想要進一步了解的渴望。

這次的講座真正影響我的不是上課的內容,而是我對講座的認知,原來協會的講座是如此的不同,不是一般教學性質的講座,老生常談,教材千古不變,講課內容千篇一律;也不是學術性質的講座,高深莫測,聽得懂的人如沐春風、醍醐灌頂,聽不懂的人當神學,呆呆坐在那邊默默點頭;更不是宣導性質的講座,不停的灌輸,絲毫沒有喘息的空間。協會每一位講師都很用心在準備每一次的講座,不只要講得精采,更要老少咸宜,不管大一還是大四,都能帶著滿滿的收穫離開,而且會盡量跟台下的學員互動,熱絡現場的氣氛,讓學員不但參與其中,更樂在其中。

因為這一次的講座,讓我更積極參與協會之後的每一場講座,並積極把握每一次的上課機會,對我來說,這樣的資源並非絕無僅有,但也不是處處皆有,既然有這樣的緣分接觸到協會,當然要好好把握。

 

瀏覽數  
  • 轉寄親友
  • 友善列印
  • 新增到收藏夾
  • 分享
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
評論列表

目前還沒有該資訊的任何評論

發表評論
最多 500 字.
協會行事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