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!
大專生涯發展協會-EQ小學堂-生氣也是一種智慧(上)

有時候我們在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讓人憤恨不平的狀況,可是我們卻常常要告訴自己,不要生氣,但在hp生涯講座之中,老師告訴我們不是不生氣,而是要有生氣也要有「品」,簡單來說「不要隨便生氣」跟「不要隨地吐痰」是一樣平常的概念,可惜;二樣我們都做得不夠好。

 

不知道為什麼,我們對於「生氣」有一種難以形容的恐懼,不知道是不是過去被壞脾氣皇帝動輒連誅九族搞怕了,只要我們在乎的人一發脾氣,我們就有強烈罪惡感,於是乎小孩怕爸媽生氣,學生怕老師生氣,部署怕主管生氣,老婆跟老公彼此都怕對方生氣,連病人都怕醫師生氣,教友也怕牧師跟師父生氣,生意人怕客戶生氣,總之;活著一定要小心;千萬記得不要惹人生氣。

 

我們普遍喜歡當好好先生,只要「脾氣好」,基本上就是口碑好,若是個「沒脾氣的人」;那真是讓身邊的人讚不絕口。追根究底;當然是儒家「修身養性」的觀念影響,但,坦白說,這種「壓抑」的傳統把大家害得很慘。「不被表達出來的憤怒,是妨礙身體維持最佳狀態的一大阻力,」杜克整合醫學中心(Duke Center for Integrative Medicine)主任崔西.歌迪特(Tracy Gaudet)博士說。「影響的層面包括患感冒的頻率,甚至是癌症的發生。」

 

歌迪特指出,當我們生氣時,我們的心跳次數、血壓和呼吸次數都會增加。「如果你不釋放你的情緒,身體就會經常處於一種有壓力的狀態,」歌迪特說,這也是很不健康的傾向。

 

跟你分享一句聖經的教導「生氣,卻不要犯罪」,也就是說;生氣本身根本就不是一種錯誤,生氣以後做出來的事情才會是錯誤。所以肯定「生氣」不是問題;是因為耶穌也生氣,但是希伯來書說耶穌是大祭司,受很多試探,卻沒有犯罪,以此推論,耶穌生氣的時候沒有被視為「犯罪」。可見;該生氣的時候生氣才是一種正常,不敢生氣跟不會生氣根本就不正常,這個簡單的觀念對我們來說卻非常難以理解。

 

相信大家身邊不是一大堆很愛生氣的人,就是很多「敢怒不敢言」只會私下抱怨甚至大家都知道他生氣;他卻永遠不承認的人,基本上;這往往是「壓抑」的結果。因為壓抑,衝突根本沒有過去,只會慢慢累積,直到有一天突然潰堤,一發不可收拾。

 

不敢生氣的原因就是很多人對怒氣有罪惡感,別人生氣也會激怒我們,於是我們也被點燃,要不然就是受了傷害。這樣說吧,人有七情六慾,會餓會渴會累會生氣都是本能,總不能說「肚子餓」是一種罪吧?!因此;生氣無可避免,到最後;只是我們要知道用什麼方式正確地表達情緒而已,所以我們要學會「生氣」而且是「生好氣」。

瀏覽數  
  • 轉寄親友
  • 友善列印
  • 新增到收藏夾
  • 分享
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
評論列表

目前還沒有該資訊的任何評論

發表評論
最多 500 字.
協會行事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