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堂為廣告的下半堂課,原以為會繼續圍繞在廣告上將剩餘的十多點迷思上完,沒想到在講師得知我們的行銷作業後開始講起了「行銷」的概念,而內容依然精采,甚至更讓我有值回票價的感覺。
講師本身以在廣告業打滾多年,但明確地表示自己不喜歡廣告。他將廣告視為他的工作而非興趣,並提出如果要認真的、長久的在一個行業裡打轉,就不該將其視為興趣。「既然是興趣,就不應該給自己帶來壓力。」,這是一句我現在無法完全同意的話,但也帶來了一些省思,或許有一天我會悟到講師的意思也說不定。此外,講師提到一個讓我深感佩服並贊同的點是,他認為所有的問題都要回到根本,如談「行銷」就該回到行銷的意義為何;談到消費風險就該了解「風險」的意義為何,諸如此類的問題常常在追求「包裝」的討論中被忽略。現在是一個鼓勵創意的時代,在「創意」的名號下許多年輕崛起者打的是一時的靈感或突發奇想來進軍市場,並認為「創意」的發想不需太多的學問,可能只要涉獵的廣但不必深,而我對這點仍是抱持疑問的。如講師所說許多問題都需要理論的支持,理論之所以出現並不是毫無意義,以理論為基才能發展出堅穩的策略,但另一方面我想也不能說沒有理論的根據就不會是好方法,對我而言這其實是一體兩面的東西。
總之我還蠻慶幸講師今天能跳出原本的主題來談這個,一方面讓我們理解行銷的概念有多麼的廣,不要自視甚高;一方面讓我們理解到不同面向分析問題的方法,如三種消費風險等,上完真的覺得受益良多。
|